----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师德事迹材料
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(以下简称“文化系”)自成立以来,党政班子始终把师德建设与党组织建设、教育教学研究、教师和学生发展等工作结合起来,通过“凝聚团队,投身建设,把握机遇,再创新高”,使良好的师德内化为教职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,先后在师德建设各个层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。具体来说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,夯实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德建设
文化系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现象。主要措施有:
1.维护教学工作纪律。文化系要求教师必须做到:按时上课,不提前下课,不中途“放羊”,不在上课时间会客,不在课前临时调课,不随意请假,不无故缺课,不随意变更上课时间和地点,不在课堂上讲述违反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有损学院声誉的内容,不随意接听电话,不随意离开教室,不做与教学无关的活动。教学纪律检查情况纳入师德考核范畴,并同年终考核、年终绩效津贴发放、评选优秀、职务晋升等工作相挂钩。奖罚分明的措施,既维护了教学工作纪律的严肃性,又端正了教师的教学态度。
2.保障教学工作的实效。文化系高度重视对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和教学全环节的管理,要求教师加强课程准备,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召开备课研讨会、学期中召开教学研讨会、期末召开教学总结会,不断完善课程教学。近年来,文化系教师相艳获得省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,她主持的《历史教学地图电子活化方法及运用研究》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、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。
3.加强教学督管制度。文化系成立教学委员会,负责系级教学督管;教学委员会实行听课制、座谈制,及时诊断教师教学、系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;考试结束后及时将各科考试试题上传系网页,既便利了学生的复习,又加强了对教师教学的监管;主干课程实行考教分离制度、期中测试制度,既贯穿了全程教育理念,又保障了教学质量。全面、细致的教学督管,为文化系赢得了校级“教学督导工作优秀单位”的荣誉称号。
二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,关注教师事业成长过程中的师德培养
1.文化系制定了师德建设规划,在年终考核、绩效发放、优秀评选、职务晋升等方面实行了师德“一票否决制”。
2.文化系师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,有师德专题培训、学习先进师德、典型案例分析、专题报告等,要求全系教师按时参加师德学习,坚持做师德笔记,青年教师有师德体会,全系有师德总结。
3.文化系充分发挥师德建设的引领作用,为每一位教师量身定做专题教科研活动。近年来,系上先后为吕翊欣老师策划了学术成果专题研讨会,为承担本科教学的杜红艳、刘东社、赵喜惠、崔锐等老师策划公开课活动,为有研究专长的老师策划“明道论坛”,每学期平均组织五次,支持年轻教师刘秀红、杜红艳进行国内访学,鼓励年轻教师刘迎辉、王丽梅等考取博士,平均每学期支持4位教师外出进行学术交流。形式多样的活动,有力地推进了系级教育创新,促进了系级教学发展。
4.师德建设成效显著。有力的举措,切实的关怀,使得文化系上上下下呈现出朝气蓬勃、团结向上、埋头苦干、扎实工作的精神风貌,涌现出一批教科研成果。近年来,历史学专业是学校首批升本专业之一,历史教育专业荣获高职类省级重点专业,历史教育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,历史学教研室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,李岩老师被评为“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年度先进个人”、“西安市学校发展督导评估先进个人”,相艳老师主持的“世界现代史”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,李岩老师的“高职旅游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深化研究”被立为省级教改立项,崔锐老师的《秦汉时期的女性观》荣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,李建国老师的论文“关中与天水历史渊源考——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历史阐释”荣获西安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陈晓艳老师荣获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。
三、严格执行师德师风的相关要求,打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师德品牌
1.文化系全系教职工严格执行师德师风的相关要求,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,爱岗敬业,严谨治学,热爱学生,为人师表,受到学生、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,师德水平高,教育效果好,校年度考核“优秀”等次的人员达到15%以上。李岩、相艳老师获得校级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,相艳老师荣获省级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。
2.发动全系教师开展“学生接待日”活动。自2011年3月起,为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困惑、需求及思想动态,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平台,文化系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,确保师德工作落到实处,开展了“学生接待日”活动,活动一直持续至今。
学生接待日的实施,既在普通学生与院系管理中架起了沟通的桥梁,又让每位教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方式方法,改进了教学手段,提升了教学满意度。经过系列师德活动的锤炼,文化系教师先后涌现出一批典型,获得了一批荣誉。其中,文化系分会主席杜江老师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“优秀工会积极分子”荣誉称号,辅导员彭晓江老师获得陕西省普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三等奖、学校辅导员技能大赛二等奖,黄振平老师荣获校“三育人”先进个人荣誉称号。
3.贯彻师德师风的有关要求,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。自2012年起,文化系教师积极贯彻师德师风的有关要求,指导历史学本科学生申报校级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,两年来共计申请获批8项省级大创项目,9项校级大创项目。
四、领导班子高度团结,有力保障了系级师德建设
1.班子成员团结和谐,战斗力强。文化系领导班子高度团结,多年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系务公开制度,大事商量讨论,民主决策,小事知情通报,分工明确,确保了班子的团结和谐。
2.班子成员工作勤奋扎实,勇于开拓创新。文化系一方面以细化、深化本科教学管理内涵为要务,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另一方面,以“中国梦”系列活动为平台,不断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。
3.班子成员乐于听取师生意见。文化系通过设立专门邮箱及公共微信账号、装置“意见箱”、开展座谈会等方式,及时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建议。
4.班子廉洁奉公,财务开支透明。文化系干群关系和谐,群众威信高,在学校管理、教育教学、维护教职工权益等方面工作成绩突出,多次受到校级及以上表彰。近五年来,先后获得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、陕西省“巾帼文明岗”、陕西省“五四红旗团支部”以及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、学校先进基层分会、学校“三育人”先进集体、学校综合考核先进单位、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暨“创佳评差”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。
总之,文化系的师德建设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,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正确领导的结果;是文化系教职工团结拼搏、共同奋斗的结果。但是,在成绩面前,还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因为,在工作中还难以避免地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和问题,而且,这只是师德建设迈出的第一步。所以,今后的工作依然十分繁重和艰巨。要继续在规范中追求和谐,在创新中追求质量,用新思想、新思路去描绘新的蓝图,用精细化管理去创造新的业绩,为推动文化系的可持续发展而继续不懈努力。